去年五月底,我從障公山項目抽調(diào)到“黃土嶺-水竹坑銅鎢鉬礦資源調(diào)查評價”項目組,開啟又一段地質(zhì)找礦新征程。
黃土嶺-水竹坑項目野外工作區(qū)域面積較大,共有銅山工區(qū)、中半坑工區(qū)、際下工區(qū)和石屋工區(qū)4個工區(qū)。在銅山工區(qū),最難爬的山是“千丈嶺”。千丈嶺最高海拔875米,山腳海拔140米,高差700多米。嶺南是歙縣界,嶺北是績溪縣界,嶺南上山無路可尋,從嶺北走有一條小路,基本都從那里上山。
我從小在山里長大,擅長爬山,從不懼山高路遠,但也怕那滿山遍野的茅草叢和荊棘叢。有一天同事說水竹坑工區(qū)7線難走,讓我去爬,我答應了。從千丈嶺北邊上山,走走爬爬3公里水溝路才上線,然后爬陡峭山坡,進展似乎較順利,不想下午3點鐘還剩3個釆樣點時,距馬路約200米,碰上了滿山遍野的茅草叢,無路可循,只能沿設定航線前行。茂密的茅草足有2米多高,砍不動,走不動,只能使勁把茅草壓下去,然后踩在上面爬行,我們使盡全身力氣,累得汗流浹背,短短路程竟花了兩小時。
前前后后我爬千丈嶺已有十多次了,包括去土壤測量、地質(zhì)填圖、剖面測量、槽探等。每次爬到山崗要兩個多小時,再到目的地要一些時間,下午下山也要2小時。我上山都是遠遠走在前頭,爬一段路后等等別人,并不覺得很累。同事和民工們叫苦不堪,都不愿再多爬一次千丈嶺。
4月3日,我們上了一趟千丈嶺,中午時分下起了小雨,冒雨作業(yè)一段時間后,雨越下越大,為安全起見,不得已停止工作下山。4月8日,我單獨帶領(lǐng)民工去千丈嶺,9日,又與同事及民工上千丈嶺。這段時間,除了去千丈嶺測量剖面、挖槽探,還去中半坑工區(qū)山嶺作業(yè)。早晨7點出發(fā),傍晚五六點鐘回到住所,晚上在住所繼續(xù)整理資料。野外地質(zhì)找礦工作很辛苦,但也很鍛煉人。
田里的油菜和小麥都已結(jié)籽,茄子已經(jīng)種好,農(nóng)民正在播種玉米……期盼今年是個豐收年。(錢曉輝)